精选回答(1)
牙根外露引起的疼痛可以考虑通过牙齿固定、龈瓣覆盖术、龈下刮治、根管治疗、修复性冠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牙齿固定
通过粘接剂将脱落的牙齿重新附着于原位,通常在门诊完成。此措施旨在恢复牙齿的稳定性,减少因移动引起的刺激和不适感。适用于因外伤导致暂时性脱位的牙齿。
2.龈瓣覆盖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部分异常组织后覆盖上人工软硬组织,分次手术一般需要3-4周时间。此方法适合改善由于长期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原因造成的牙龈退缩所致暴露的牙根面及相应部位敏感度增高现象;可促进黏膜再生并降低对温度、化学物质及其他机械刺激因素的敏感性。
3.龈下刮治
由专业牙医使用特定工具深入清洁难以到达的牙龈下方区域,通常需分几次进行。此操作有助于移除菌斑结石及软垢沉积物,缓解因积聚感染源诱发的炎症反应而引发的肿胀、红晕等症状。
4.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包括去除受损或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根管系统并填充密封处理孔道等一系列步骤,在临床中通常分为数次就诊完成。该策略针对因深龋洞、意外创伤等因素引起内部结构损伤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牙髓炎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彻底清除感染源并封闭受污染空间来控制并发感染状态。
5.修复性冠
修复性冠是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假牙套覆盖在受损或缺失的牙体表面,通常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这种治疗方法可用于解决因外伤、龋病等原因导致的牙体缺损或缺失问题;通过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减轻因咀嚼困难引起的压力增大而导致的不适感。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如刷牙时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至少刷牙两分钟,每三个月到六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同时,避免食用过硬或过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牙根疼痛的症状。
2024-02-25 05:5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首先,牙齿的根部并不是直接长在牙槽骨(牙床)上的,它们之间[1]垫着一层厚厚的牙龈组织,这部份牙龈被现代口腔医学称为“牙周组织”(或许叫内牙龈会更形象),牙周组织及牙槽骨又被外围的牙龈紧紧包裹住。因此说,牙齿和牙槽骨的结合,其实是一种关节关系,属于人体中的微动关节(活动范围微小),因此即使牢固健康的牙齿,用手触碰也会有轻微活动的感觉。 牙槽骨基本依赖包裹它的牙龈组织来供养,当牙龈老化萎缩后,对牙槽骨输送营养的能力日趋下降,牙槽骨也就随之萎缩变短,口腔医学称为“骨吸收现象”。牙龈萎缩导致这一“微动关节”的包裹维系强度降低,牙齿开始松动,同时牙槽骨被吸收,使牙齿根基变浅,牙齿变长,随着骨吸收现象的日趋加剧,牙齿自然也就脱落了。 另一方面,牙龈萎缩后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紧紧包裹牙根,结果导致牙周组织(内牙龈)也被暴露出来,口腔中的各种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及牙结石直接侵袭牙周组织引发牙周炎。牙周炎又会反过来加剧牙龈萎缩,加速牙槽骨被吸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结果不仅是摧毁牙龈、毁灭牙齿,更严重的是威胁身体健康,由于目前口腔医学上认为牙龈萎缩无法逆转,因此牙周炎无法根治,所以它才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总而言之,牙根外露和牙龈萎缩后出现的牙槽骨吸收是有莫大的关系!
就诊科室: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