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宝宝肝脾肿大怎么办
补充说明:宝宝肝脾肿大怎么办
a******W 2021-08-16 16:53
肝脾肿大 新生儿黄疸 血常规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巨球蛋白血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宝宝肝脾肿大可以考虑通过新生儿黄疸筛查、血常规检查、肝脏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来确定原因,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巨球蛋白血症治疗或脾功能亢进治疗。如果肿大伴有其他症状或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新生儿黄疸筛查
新生儿黄疸筛查通常通过抽取婴儿血液样本来检测胆红素水平,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进行。此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黄疸,指导及时干预和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采集静脉血样本,在实验室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分类比例等指标。该检查可辅助诊断感染性脾肿大的病因,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3.肝脏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操作,使用高频声波扫描腹部来评估肝脏结构和大小。该检查能清晰显示肝内外各种结构层次,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囊肿等问题导致的肝脾肿大。
4.巨球蛋白血症治疗
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上述治疗方法旨在控制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缓解脾脏肿大及相关症状。
5.脾功能亢进治疗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可能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或脾切除术等。这些措施旨在减轻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改善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除针对特定原因的治疗外,家长还应注意调整患儿饮食,避免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变化,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
2024-03-05 18:3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穿心莲内酯软胶囊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