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进食障碍的症状包括贪食症、暴食行为、体重下降、体像障碍以及月经不规律等。这些症状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建议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1.贪食症
贪食症患者存在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降低,导致食欲控制失调。这些神经递质对于调节情绪和摄食行为至关重要。贪食症通常伴随着频繁且无法控制的暴饮暴食行为,食物摄入量远超正常需要,但患者仍感到饥饿。
2.暴食行为
暴食行为可能源于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如心理社会因素、遗传易感性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大脑奖赏系统异常活跃,从而引发过度进食的行为。暴食行为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且难以控制,常伴有内疚感和身体不适。
3.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长期节食或催吐所致,会导致机体能量摄入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体重下降可能伴随有明显的消瘦,甚至低于正常范围。
4.体像障碍
体像障碍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歪曲认知,这可能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扭曲感知,认为自己比实际更胖或更丑陋。体像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持续地将自我评估偏离真实身体形态,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可能导致过度关注体重和体型。
5.月经不规律
月经不规律可能与进食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有关,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激素水平不稳定,进而影响月经周期。月经不规律表现为经期提前或推迟超过一个月以上,严重时可出现闭经的情况。
针对进食障碍,建议进行心理咨询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内分泌检查以及胃肠道功能检查。治疗措施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精神分析治疗,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或食欲抑制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限制性饮食,定期锻炼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心健康。

2024-03-05 01: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贪食

贪食是指无法控制的进食欲望,进食的量远远超过于身体所需,进食后有可能出现呕吐的现象。

  • 症状起因: 分为两种。 1.神经性贪食 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的控制体重的先占观念为特征、导致病人采取极端措施以削弱所吃食物的“发胖”效应的综合征。 神经性畏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都属于行为怪异的进食性疾病,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但引发疾病的根源和本质相同,均起自于对肥胖的恐惧心态。因此有人把这两种疾病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这两种疾病均多发于年轻女性。 2.情绪性进食 吃东西能使人情绪高涨,但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反而导致肥胖。

  • 可能疾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 小儿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 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 颅咽管瘤

  • 就诊科室:精神病、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