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血管病如何合理用药
补充说明:脑血管病如何合理用药
a******W 2021-08-17 16:0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血管病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达拉奉、甘露醇、尼莫地平等药物。如果疑似出现脑血管疾病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脑梗死复发。该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长期服用需注意出血风险,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适用于脑梗死后预防再次发作。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黏附,降低再梗死的风险。 须监测出血倾向及器官功能损害情况。服药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3.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可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此药物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神经细胞损伤。 肾功能不全者需要调整剂量。注射时需严格控制滴速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4.甘露醇
甘露醇可用于缓解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其可通过渗透作用快速降低颅内压。 快速静脉滴注时需密切观察心肺功能变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5.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适用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本品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不足。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妊娠36周前患者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2024-03-06 18:1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血塞通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乐脉颗粒
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α-酮酸片
配合低蛋白饮食,预防和治疗慢性因肾功能不全而造成蛋白质代谢失调引起的损害。通常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25毫升的患者。低蛋白饮食要求成人每日蛋白摄入量为40克或40克以下。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