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肤坏死> 肢体皮肤坏死如何治疗

精选回答(1)

刘芳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擅长:痤疮,足癣,脱发,性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湿疹

提问

肢体皮肤坏死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出现肢体皮肤坏死的情况,可能是外伤、湿疹等原因引起的,此时需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还要避免用手抓挠患处。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如果是湿疹引起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醋酸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过敏性皮炎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3、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改善,需要及时去医院的皮肤科,通过清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沾水。

除此之外,肢体皮肤坏死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9-21 12:30

举报

医生回答(1)

龙鹏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皮肤坏死的原因遗传因生性激素因素情况因素,紫外线也可引发本病的出现。皮肤坏死的原因遗传因生性激素因素情况因素,紫外线也可引发本病的出现。

2021-08-18 05: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肤坏死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 可能疾病:皮肤病  鼻疽  电烧伤  急性蜂窝织炎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 常见检查: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靳培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刑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