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说明:小儿夜啼中医辩证治疗
2021-08-04 15:03
小儿夜啼 脾胃虚寒 恐惧 易醒 积滞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黄坤美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小儿湿疹,小儿内分泌疾病如儿童糖尿病、甲亢、甲减等疾病、性早熟的诊治。
提问
小儿夜啼中医辩证治疗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认为小儿夜啼一般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若小儿脾胃虚寒,面色青白、弯腰蜷腿哭闹及不思饮食,治宜温中健脾。其次若小儿心热受惊,面赤唇红及夜寐不安,治宜清热安神。再次若小儿惊骇恐惧,睡中易醒及梦中啼哭,治宜镇惊安神。最后若小儿乳食积滞,治宜消食导滞。
2021-08-10 09:21
相关问题
查看更多问题>>
向医生提问
乳食不化症又称小儿积滞,属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因乳食内积,脾胃受损所致,以小儿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胃疾病。
多发人群:儿童
典型症状: 消化不良 腹胀 胃肠道功能不好 食欲不振
临床检查: 消化不良 腹胀 胃肠道功能不好 食欲不振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2000元)
木香槟榔丸
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山麦健脾口服液
消食健脾,行气和胃。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小儿厌食症。
广东凉茶颗粒
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
舒肝片
助消化,舒气开胃,消积滞,止痛除烦。用于肝郁气滞,两肋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倒饱嘈杂,周身串痛。
相关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问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吕建光 主任医师
冷贵生 主任医师
陈刚 主任医师
吴敏 副主任医师
健康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