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乙肝e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体内的一种蛋白标志物,其存在通常表明病毒复制活跃。
乙肝e抗原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编码并在感染过程中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该抗原与病毒表面蛋白一起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标志着病毒复制活动。由于个体差异,不是所有携带乙肝e抗原的人群都会出现临床症状。部分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黄疸等症状。
检测乙肝e抗原通常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可通过血液检测完成。此外,还可以通过肝脏功能测试如ALT、AST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常用药物有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等核苷类似物。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乙肝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饮酒,保护肝脏健康,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风险。

2024-01-25 20: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