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该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该怎么治疗?
a******W 2021-08-23 17:5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可以采取饮食调整、中药调理、腮腺管扩张术、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遵循低刺激性食物摄入的原则,减少辛辣、酸性和硬质食物的摄取。因为这些食物会诱发唾液分泌增多,加重腮腺负担,引起炎症反应加剧。
2.中药调理
中医师将依据体质辨识结果开具处方,患者需按时服用由黄连、板蓝根等中药材组成的方剂。传统医学认为,上述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辅助缓解因湿热蕴结所致之耳下淋巴结核及相关不适。
3.腮腺管扩张术
通过口腔内局部麻醉后,在X光机监控下使用特制工具对堵塞的导管进行扩张,通常为门诊手术。此方法旨在恢复涎液正常排出路径,减轻因阻塞性原因导致的反复发作性腮腺肿胀。
4.抗病毒治疗
针对特定病因如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系统化治疗;疗程依医嘱而定。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活动,从而控制病情进展并预防进一步的器官损伤。
5.免疫调节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按计划给予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助于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激活所引发的组织损伤。
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建议定期监测腮腺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疾病的康复。
2024-04-15 13:0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唾液是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体,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此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但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麽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可能疾病: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加利福尼亚脑炎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委内瑞拉马脑炎 苏格兰脑炎
就诊科室:口腔
盐酸左旋咪唑搽剂
主要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乙型病毒肝炎、HBV携带者、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等引起的疣类皮肤病的免疫治疗。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夏枯草口服液
清火、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高血压症、乳腺增生病上述症候者。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全身给药 慢性乙型肝炎 :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岁)代偿性肝病患者,患者的血清HBsAg阳性至少达6个月,同时存在乙肝病毒(HBV)复制(血清HBeAg阳性)和血清ALT升高。 在开始用本品治疗前,建议先进行肝组织活检,以便确诊慢性肝炎及肝损伤的程度。 在本品治疗慢性乙肝的大量临床研究中采用了下列标准,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前可作为参考指标 :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