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内湿> 怎么祛湿排毒内湿

怎么祛湿排毒内湿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么祛湿排毒内湿

补充说明:怎么祛湿排毒内湿

a******W 2021-08-28 22:09

排毒 内湿 脾虚 党参 白术 茯苓 皮肤 积聚 红豆 冬瓜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祛湿排毒内湿可以采取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艾灸疗法、拔罐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来进行。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饮食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寒凉、油腻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来实现。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体内湿气排出,对于缓解脾虚引起的湿邪停滞有帮助。
2.中药调理
可选用健脾利湿类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配合适当剂量进行煎煮服用。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运化水液功能,从而减轻因湿邪侵袭所致不适症状。
3.艾灸疗法
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能有效促进体内湿气代谢和循环。
4.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吸附于人体皮肤表面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一般操作时间为5-20分钟。拔罐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分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5.运动疗法
可通过太极拳、瑜伽等方式促进气血运行,每周至少锻炼3次。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同时还能消耗多余脂肪,有助于消除湿邪积聚。
此外,患者还可适当食用红豆薏米粥、冬瓜排骨汤等有利于祛湿的食物。但需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所有措施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4-02-12 23: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虚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 可能疾病: 心脾两虚 慢脾风 脾疳 脾虚泄泻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