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硬脑膜动静脉瘘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硬脑膜动静脉瘘怎么治疗
a******W 2021-08-29 22:0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以通过颅内压增高管理、抗凝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微血管减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颅内压增高管理
颅内压增高可以通过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如以及降低颅内压力药物如甘露醇来缓解。此措施有助于减轻因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的脑水肿和出血导致的颅内高压状态。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或抗凝药如华法林,具体用药需遵医嘱。该措施适用于预防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的脑出血及促进已形成的微小血肿吸收。
3.血管内介入栓塞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插入异常的动静脉瘘口处,阻断其血液流通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该方法可以直接封闭硬脑膜动静脉瘘口,减少脑出血风险并改善临床症状。
4.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开颅手术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并将之移位固定,从而解除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对于由责任血管压迫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或其他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有效;可考虑为某些特定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的严重疾病,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需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观察是否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建议患者遵循专业医生指导,积极配合各项诊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以利于身体恢复。
2024-01-25 21:0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抗宫炎片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本品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缸栓形成,可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