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低烧> 发低烧的处理方法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发低烧可以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退热药物、适当休息、调整饮食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高热,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1.物理降温
通过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方法帮助降低体温。上述部位的大血管通常处于比较表浅的位置,在用毛巾包裹冰块后对局部皮肤进行冷敷,能够起到收缩毛细血管的作用,从而辅助降低体温。
2.补充水分
患者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保持身体水平衡。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对于改善发烧引起的不适症状有积极的影响。
3.退热药物
针对低烧不退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以及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4.适当休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体力消耗,进而有利于病情康复。因为人在睡觉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得到有效的修复,从而使免疫系统更加稳定,提高抵抗力,促进疾病的痊愈。
5.调整饮食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等。合理膳食有助于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此外还可以预防因不当饮食导致的脱水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2024-03-26 09: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高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 症状起因:(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 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 可能疾病: 红蝴蝶疮 细菌性前列腺炎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老年人尿路感染 进行性播散型水痘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李邦良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冉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梁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群 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吴迪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