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多尿不尽怎么办
补充说明:尿多尿不尽怎么办
a******W 2021-09-09 16:1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多尿不尽可以考虑生活方式调整、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药、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1.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少摄入利尿食物如咖啡、酒精及高盐饮食;睡前限制液体摄入量。通过减少体内水分来缓解尿频现象;针对因饮水过多导致的频繁排尿提供解决方案。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涉及定时排空膀胱并逐渐延长憋尿时间以增强膀胱容量。此方法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紊乱所致的尿急、尿频等症状;适用于非病理原因引起的上述症状。
3.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通常采用提肛运动等动作,在医生指导下每日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加强盆底肌肉可提高对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力,从而减少尿液渗漏;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等问题有效。
4.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可用于减轻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尿频、尿急症状。这类药物能降低膀胱壁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膀胱容量;适合治疗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导致的类似问题。
5.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常用于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和尿频。这类药物能够松弛平滑肌细胞,改善下尿路梗阻;适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所伴随的排尿不畅等问题。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还可尝试中药调理,如金樱子、覆盆子等具有固涩作用的草药,以辅助治疗尿频、尿不尽的症状。建议患者定期监测排尿频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24-02-27 13:5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病因分类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尿崩症:因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2)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谢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 (3)钾缺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患者表现狂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在4升以上)。多尿失水,随着尿量增加,尿中丢失钾增加而引起顽固性低钾血症。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以下。继发于各种原因长期的低血钾,可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甚至肾小管坏死,称失钾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患者表现烦渴多尿,实验室检查除低血钾外肾小管功能受损是其特点。 (4)高钙血症: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或多发性骨髓瘤时,血钙升高损害肾小管,使其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多尿;亦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使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病情。 2.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 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其特点。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竭都可表现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名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都存在多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亦称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障碍,表现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pH值一般在6以上,高氯血症,低血钾、低血钢、低钙血症。Ⅱ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目吸收碳酸氢钛障碍而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近端肾小管不能完全回吸收糖,因而尿糖排泄增加呈肾性糖尿是其特点。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近端远端肾小管同时受损,其临床特点具备Ⅰ型 Ⅱ型两者特点。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缺乏醛固酮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反应低下引起多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是其特点。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共性是:烦渴多尿,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 pH值在 6以上,Ⅱ型Ⅲ型可出现肾性糖尿Ⅳ型表现高血钾。 3.溶质性多尿 因治疗原因须用甘露醇,山梨醇,高血糖可表现多尿,若同时应用利尿药物则多尿更显著。 4.其他 大量饮水、饮茶、进食过咸或过量食糖亦可多尿。 二、机 理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液24h可达170 L,其中99%以上的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若肾小球功能正常或相对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受 损,再吸收功能下降,可导至多尿;若肾小球功能亢进滤过率增加,尽管肾小管功能正常,超过了肾小管工作负荷是引起多尿的另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内分泌激素缺乏,最常见的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可能疾病: 下消 成人T细胞白血病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肾病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