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丙硫氧嘧啶> 丙硫氧嘧啶最严重副作用

医生回答(1)

苏为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丙硫氧嘧啶的最严重副作用可能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大、粒细胞缺乏症、皮疹以及血液系统抑制。使用丙硫氧嘧啶时需监测这些潜在的风险,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寻求医疗帮助。
1.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攻击和破坏,反馈性地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此副作用会导致代谢率降低、体重增加、疲劳、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等心脏疾病。
2.甲状腺肿大
该副作用可能是因为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有机化过程来阻止甲状腺素合成,进而刺激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腺体增生及代偿性肿大。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
3.粒细胞缺乏症
该副作用可能是由丙硫氧嘧啶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中性粒细胞的过程所致。此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感染风险急剧上升,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4.皮疹
皮疹的发生通常与机体对丙硫氧嘧啶产生过敏反应有关,当药物作为异物进入人体后,会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皮疹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瘙痒、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脱屑、糜烂等情况发生。
5.血液系统抑制
该副作用可能与丙硫氧嘧啶干扰核酸合成,影响白细胞的生长繁殖有关。这可能导致贫血、出血倾向等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以预防潜在的血液学毒性。
在服用丙硫氧嘧啶期间,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血液学参数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上述不良反应。

2024-03-07 04: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多发人群:常见原因是患者对药物(氨基比林、保太松等)或化学品(某些化妆品等)过敏所引起

  • 典型症状: 寒战 恶心 高热 紫绀

  • 临床检查: 寒战 恶心 高热 紫绀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