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眼科> 内斜视> 婴儿内斜视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婴儿内斜视可能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神经调节障碍、屈光不正、斜视性弱视以及眼外肌麻痹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婴儿的视觉发育。
1.先天性发育异常
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未知原因导致眼部肌肉、神经等结构先天发育不全或者位置异常,影响眼球正常运动和对焦,从而引起内斜视。针对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内斜视,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矫正来改善症状,如眼外肌后徙术。
2.神经调节障碍
神经调节障碍是指大脑控制眼睛运动的神经信号传递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内直肌过度收缩,进而引发内斜视。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对于神经调节障碍引起的内斜视,可以通过配戴眼镜进行视力训练,以增强双眼协调能力,减少斜视程度。
3.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导致外界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或后,需要眯眼才能看清,长期会导致眼肌疲劳和调节紊乱,继而形成内斜视。对于屈光不正引起的内斜视,建议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4.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长时间注视同一侧的眼睛,导致另一侧眼睛的视觉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发展为弱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斜视的程度,形成内斜视。斜视性弱视的治疗通常包括遮盖疗法和光学疗法,其中遮盖疗法是将健康的眼睛暂时遮盖住,强迫患者使用弱视眼,促进其视觉发育。
5.眼外肌麻痹
眼外肌麻痹是指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发生功能性障碍,使眼球不能正常转动,从而产生内斜视的症状。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以及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建议定期带孩子到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和眼部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内斜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物体,有助于减轻症状。

2024-01-22 08: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屈光不正 (近视,近视眼)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