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食管裂孔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补充说明:食管裂孔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W 2021-09-09 16: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食管裂孔疝可能因膈肌功能减弱、腹内压力增高、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肥胖等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膈肌薄弱或食管抗反流机制受损,从而引发裂孔疝。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膈肌功能减弱
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结构,膈肌功能减弱会导致腹腔内的脏器向胸腔移位,包括胃、肝脏等,进而形成食管裂孔疝。膈肌功能减弱导致腹压增加,从而引起胃和其他腹腔器官通过膈肌上的缺损进入胸腔。对于膈肌功能减弱引起的食管裂孔疝,手术修补膈肌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2.腹内压力增高
腹内压力增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肥胖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腹壁肌肉过度伸展,使腹腔内的压力高于正常水平。当腹内压力超过膈肌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膈肌薄弱区域扩大,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针对腹内压力增高的治疗通常侧重于减轻体重、改善排便习惯以及控制呼吸道感染等方面。
3.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是指食管下端的平滑肌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无法有效阻止食物和胃酸逆流入食管的现象。这使得胃内容物更容易通过膈肌上的缺损部位进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药物治疗是常用的缓解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以减少胃酸分泌,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从而降低胃内容物逆流的风险。
4.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由胃液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当发生胃食管反流时,由于胃内压力大于食管的压力,胃内容物可能会通过膈肌上的缺损进入胸腔,进一步加重食管裂孔疝的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基础措施,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饭后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5.肥胖
肥胖患者的腹部脂肪堆积会对膈肌造成压迫,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膈肌上抬,从而使食管裂孔增大,容易发生食管裂孔疝。减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肥胖症治疗方法,通过减少胃容量来限制进食量,进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建议定期进行胸部X光片、钡餐造影或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可减少胃肠道压力,预防食管裂孔疝的发生。
2024-01-28 14:3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食管由后纵隔通过膈肌后部的孔进入腹腔,此孔称为食管裂孔。胃贲门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内脏经此裂孔及其旁突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s).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认识并区别此二者,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
疝气治疗带
适用于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脐疝的控制与治疗。
维生素C口服液
补充维生素C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