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脑不良反应有哪些
补充说明:乙脑不良反应有哪些
a******W 2021-09-10 15: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乙脑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呕吐、昏迷等不良反应。
1.头痛
乙型脑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神经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头痛。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头部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发热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会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从而引发发热现象。发热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加快,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长期高热状态还可能损伤大脑及其他器官组织。
3.嗜睡
乙型脑炎病毒血症期,病毒随血液播散至全身,在中枢神经系统繁殖,致炎因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植物神经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出现发热症状。发热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因此会出现嗜睡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减退,但仍有反应存在的情况。
4.呕吐
乙型脑炎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侵犯到脑膜,诱发炎症反应,致使颅内压力升高,压迫延髓呕吐中枢,从而引发呕吐的现象。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增加治疗难度。
5.昏迷
乙型脑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和间脑部位,造成严重的脑实质损害,包括广泛的神经元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脑功能障碍,包括意识丧失。昏迷是一种严重的临床表现,表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危急阶段,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乙脑感染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颅内压增高,同时保持充足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2024-01-11 05:3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转移因子注射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多巴丝肼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但不包括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