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神经外科> 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a******W 2021-09-11 22:14

脑室出血 手术 麻醉 脑脊液 增高 头痛 呕吐 颅骨 脑水肿 脑疝 神经 创伤 排尿 脑积水 积聚 血压 高血压 颅内感染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脑室穿刺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等。这些手术均需要在专业神经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减少风险并确保最佳效果。
1.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引流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影像学引导下将一根细针插入积液最严重的脑室位置,建立一条通道以便持续排出脑脊液。此措施旨在缓解由脑室压力增高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减轻压迫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通过降低脑室内压力来缓解临床症状。
2.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是在全麻下开颅,去除部分颅骨瓣,扩大颅腔空间,减少对脑组织的压力。该手术主要用于急性期脑水肿导致的颅高压状态,可有效防止脑疝形成。对于脑室出血患者,如果存在颅高压,此时也可以使用该方法来降低颅内压力,从而促进脑水肿消退。
3.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是利用神经内镜技术经鼻孔进入脑室内部,找到并清除血肿区域。此法适合处理位于脑室内的小型至中型血肿;其优势在于微创且视野清晰,有助于减少创伤风险及术后并发感染概率。
4.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外引流术是一种常规开放性手术,在显微镜下钻入额角或枕角,放置外引流管直至恢复自主排尿为止。该措施适用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积水或脑室系统内液体积聚;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连续引流出多余的脑脊液以缓解压力。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都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控制,因为高血压是脑室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还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颅内感染、脑水肿等。

2024-01-28 09: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脑室出血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 脑室出血在临床上,除表现出脑出血的一般表现外,还常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为血液破入脑室的标志。

  • 症状起因:原发性脑室出血发生率占脑出血的3.1%~8.6%[1],病死率46%[2]。通常本病由脑室壁血管畸形、高血压微动脉瘤、脉络丛血管瘤破裂所致,少见病因有:脑肿瘤、出血素质、静脉破裂、先天性脑积水等。另外,不明原因者,多认为隐匿性血管病变。 发病机理 PIVH与脑室壁血供特点密切相关。据对脑室近旁血供研究发现,来自脉络膜前、后动脉和豆纹动脉的室壁血管沿远心方向呈放射状向脑室旁1.5cm范围的白质和深部神经灰质核群供血,来自脑表面供应脑实质的血管呈向心性向深部供血,在脑室旁1.5cm处两组血管形成一分水岭区,这些血管均为终末小动脉,彼此互不吻合,侧支循环差,因此这一区域极易受到缺血的损害。另外,这些血管在室管膜下形成血管网后,其末梢呈扩张状,也易发生出血。

  • 可能疾病: 基底节血肿 烟雾病 脑室内脑膜瘤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脑外科、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智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倪少滨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徐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