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结肠黑变病是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结肠黑变病是怎么引起的
a******W 2021-09-12 22: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结肠黑变病可能是由长期便秘、慢性炎症性肠病、服用泻药、食物摄入色素过多、遗传易感性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便秘
长期便秘会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胆汁和肠道分泌物对黑色素细胞刺激作用,进而导致黑色素沉积。可通过饮食调整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改善便秘症状,减少黑色素沉积风险。
2.慢性炎症性肠病
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影响黑色素代谢,使其在病变部位积累形成黑色素沉着。针对此病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炎症活动,常用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等。例如可口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3.服用泻药
泻药中的蒽醌类成分具有导泻作用,但同时也会抑制神经节胺醇受体介导的结肠黏膜神经递质释放,降低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振幅,减缓了粪便通过结肠的速度,使粪便在结肠中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结肠对食物残渣中染料的吸收,这些染料随粪便排出时被氧化成黑色素,附着于结肠黏膜上,形成所谓的“假黑便”。为减轻结肠黑变病的发生概率,在使用泻药时应选择温和且不含有蒽醌类物质的产品,如乳果糖。
4.食物摄入色素过多
某些食物中含有天然或合成的色素,如食用色素红曲米,若一次性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色素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而积聚在结肠处,引起结肠黑变病。对于由食物染色引起的结肠黑变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即可自行恢复。
5.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结肠黑变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病。目前没有特定的预防方法可以改变遗传易感性,但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问题。
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有结肠黑变病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食品,以减少结肠黑变病的风险。
2024-01-05 17:5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结肠黑变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结肠的正常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呈棕色,褐色,黑色条纹状或虎皮状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合并有息肉者呈粉红色或白色,黏膜下血管网不清楚,光镜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大致正常,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固有层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被遮盖(图1),有时巨噬细胞外也可见到色素颗粒,严重的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在黏膜下或肠系膜淋巴结中也可看到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及色素颗粒,这时黑色素染色(Fontana银染色)阳性,铁染色阴性,电镜观察下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巨噬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明显增加,其胞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大量脂褐素沉着,在肠壁神经丛的无髓神经纤维附近也可见到含有脂褐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同时见到成纤维细胞的吞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