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动脉瘤的表现
补充说明:脑动脉瘤的表现
a******W 2021-09-12 22:4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动脉瘤可能表现为头痛、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头痛
由于脑动脉瘤压迫刺激硬脑膜和疼痛敏感结构,导致颅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头痛。通常为突发剧烈疼痛,可位于单侧或双侧额部、颞部等区域。
2.颅内压增高症状
当脑动脉瘤增大并压迫周围组织时,会导致脑体积增加,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脑实质受压、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原因引起的。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3.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脑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会刺激脑膜上的神经纤维,从而出现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症状可能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刺痛感等。
4.脑水肿
脑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氧而发生代谢紊乱,继而导致细胞外液增多。患者可能会经历逐渐发展的认知障碍、精神状态改变以及睡眠模式异常。
5.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所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大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隙会直接刺激脑膜,使脑膜充血、肿胀,产生剧痛。疼痛常位于枕颈部,呈爆炸样锐痛,可向全头部扩散,伴恶心呕吐。
针对脑动脉瘤的相关诊断,可以进行头颅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开颅手术如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避免吸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脑动脉瘤的风险。
2024-02-04 12:1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及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和并发脑缺血症状。
铝碳酸镁片
用于慢性胃炎和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