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包括贫血、黄疸、尿色深黄、脾肿大以及贫血相关症状。由于症状持续存在且可能影响多个系统,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治疗需求。
1.贫血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而引起的血液学表现。这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有效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贫血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降低,心脏需要更频繁地泵血以弥补缺氧状态,从而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
2.黄疸
当胆红素代谢异常时,未结合胆红素会进入血液并积聚于肝脏,此时肝细胞受损不能将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体外,进而引发黄疸。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这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使得这种黄色物质渗透到其他组织中。
3.尿色深黄
尿液颜色的变化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有关,肾脏损伤后,其过滤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和色素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起尿色加深。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使尿液呈现深黄色。
4.脾肿大
脾脏作为人体免疫器官之一,在慢性溶血性贫血状态下会增生,以清除血液中的病态红细胞。脾肿大的典型体征是腹部左上部可触及一个柔软、光滑且边缘清晰的肿块。
5.贫血相关症状
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元素从破损的红细胞释放出来,被机体重复利用,因此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针对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血涂片显微镜检査、血生化检查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检测项目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感染,以免加重贫血症状。

2024-02-10 10: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