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颅内低压综合征>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颅内低压综合征可能由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漏、脱水等病因引起,导致颅腔内容积增大而压力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建议立即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脑脊液吸收障碍
脑脊液吸收障碍是指大脑内部的液体不能被正常地吸收和回流到血液循环中,导致其积聚并增加压力。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轻度脑积水患者可通过神经外科手术进行脑脊液分流术来缓解症状。
2.脑脊液分泌过多
脑脊液分泌过多是由于脑室系统内的脉络丛过度活跃,导致脑脊液产生量超过正常范围。这种情况通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进一步加剧了颅内高压的症状。针对脑脊液分泌过多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等药物进行治疗。
3.脑脊液循环受阻
脑脊液循环受阻指脑脊液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无法顺利流通,从而造成颅内低压综合征。此时由于脑组织受到压迫,会引起头痛、眩晕等症状。对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的症状,可以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改善症状。
4.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指的是脑膜上的裂口使脑脊液流入鼻腔或耳道,导致颅内压降低。当颅内压低于外界压力时,就会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的现象。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的方式进行缓解。
5.脱水
脱水状态下,身体为了保持水分平衡会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补充水分是解决轻度脱水的主要方法,重度脱水则需要输液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记录每天的饮水量以及排尿量,以便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头颅MRI、腰椎穿刺术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2024-01-15 10: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颅内低压综合征

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kPa(80~120mmH2O)。颅内低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又称为脑脊液低压性头痛(low CSF pressure headache),是颅内压低于正常范围(小于70mmH20)的一种颅内压紊乱。由于一般无严重后果,往往重视不够,但临床上并不少见。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