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2021-09-12 15:14

遗传性共济失调 小脑萎缩 手术 运动失调 肌张力减低 不自主运动 睡眠 盐酸 奥拉西坦胶囊 肌张力增高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石红婷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擅长:头晕;头疼;脑血管病疾病

提问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1、一般治疗

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萎缩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通常会出现运动失调、肌张力减低、不自主运动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些高蛋白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药物治疗

除了日常生活调整之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坦度螺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也可以遵照医嘱使用改善脑代谢的药物,比如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

如果通过口服药物,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出现了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丘脑切开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脑部的功能。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呼吸训练等方式改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2-02-25 11: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遗传性共济失调 (布-马二氏综合征,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变性病;世代相传的遗传背景、共济失调表现及小脑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是三大特征。本组疾病除小脑及传导纤维受累外,常累及脊髓后柱、锥体束、脑桥核、基底核、脑神经核、脊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共济失调步态最先出现且逐渐加重,最终使患者卧床,临床症状复杂、交错重叠,即使同一家族也可表现高度异质性。

适用药品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1.原发性帕金森氏病。2.脑炎帕金森氏综合征。3.症状性帕金森氏综合征(一氧化碳或锰中毒)。4.服用含吡多辛(维生素B6)的维生素制剂的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5.对以前用过左旋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或单用左旋多巴治疗有剂末恶化(“渐弱”现象),峰剂量运动障碍、运动不能等特征的运动失调,或有类似短时间运动障碍现象的患者,可减少“关”的时间。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西沙必利片

1增加胃肠动力,可用于胃轻瘫综合征,或上消化道不适,但X线、内窥镜检查阴性的症状群,特征为早饱、饭后饱胀、食量减低、胃胀、过多的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的主诉(上腹部灼痛)。2胃-食道反流,包括食管炎的治疗及维持治疗。3与运动功能失调有关的假性肠梗阻导致的推进性蠕动不足和胃肠内容物滞留。4为恢复结肠的推进性运动,作为慢性便秘病人的长期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