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补充说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a******W 2021-09-13 15:1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背痛、高血压、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常伴有严重的腹痛。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大血管破裂,是医疗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1.胸痛
当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后血液流入血管壁中层形成真假两腔时,会导致局部压力增高和缺血状态。这种压力差会刺激神经末梢并引发胸痛。疼痛通常位于胸前区,有时可放射至肩部或手臂。
2.背痛
由于病变累及到胸主动脉或者腹主动脉,导致脊髓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背部剧烈疼痛的情况。疼痛可能集中在背部中线附近,但也可能向其他区域放射。
3.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导致周围组织受到压迫和牵拉,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从而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升高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4.心率加快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此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心率增加以满足机体需要。心率增快可能是急性期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征兆。
5.呼吸困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液循环,导致肺部充血和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窒息或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动后。
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主动脉结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管理如降压药以及手术干预如开放修复或微创介入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定期监测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24-01-04 08:3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症状起因:症状起因:1、胸壁病变胸壁变所引起的胸痛是各类胸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如胸壁的外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等引起的局部皮肤,肌肉,骨骼及神经病变。常见的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组炎,带状疱疹,痛性肥胖症,肌炎及皮肌炎,流行性肌痛,颈椎痛,肋软骨炎,骨肿瘤,肋间神经炎,神经根痛等。其中共同特征:1.疼痛的部位固定于病变处,且局部有明显压痛。2.深呼吸、咳嗽、举臂、弯腰等动作使胸廓活动疼痛加剧。2、肺及胸膜病变肺和脏层胸膜对疼痛觉不敏感,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梗死等,由于病变累及壁层而发生胸痛。肺癌侵及支气管壁及壁层胸膜都可产生胸痛。自发性气胸时由于粘连撕裂产生突然剧痛。干性胸膜炎由于炎症波及脏层和壁层胸膜发生摩擦而致胸痛。大量胸腔积认与张力性气胸可由于壁层胸膜受压发生胸痛。其共同特点为:1.多伴咳嗽或咳痰。2.常因咳嗽、深呼吸而胸痛加重,其他胸壁活动并不引起疼痛,3.胸壁局部无压痛。常伴有原发疾病之症征,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3、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原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包炎。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疾病及心肌病引胸痛是由于心肌缺血所致。心包炎是由于病变累及第5肋水平以下的心包壁层和邻近胸膜而出现疼痛,其共同特征为:1.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少数在剑突下,可向左肩放射,2.疼痛常因体力活动诱发加重,休息后好转。4、纵隔及食管病变较少见,常见原因有急性纵事炎,纵隔肿瘤,纵隔气肿,急性食管炎,食管癌等。纵隔疾病是因纵隔内组织受压,神经或骨质受累等因素引起胸痛。食管疾病主要由于炎症或化学刺激物作用于食管黏膜而引起。其共同特征为: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持续进行性隐痛或钻痛,常放射至其他部位。吞咽时疼痛加剧,伴有吞咽困难。5、模膈病变病因可在横膈本身或由腹腔脏哭疾病所引起,常见者为膈胸膜炎、膈下脓肿、膈疝、肝炎、肝脓肿、肝癌等。横膈病引起的胸痛是由于膈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其特点为:一般疼痛位于胸廓及胸骨下部。膈肌中央受刺激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及颈部。
就诊科室:心胸、内科
松龄血脉康胶囊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
脉舒平袋泡茶
清肝降火,滋养肝肾,用于肝火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致的血压升高;对高血压病常见头痛、头晕、烦躁、失眠、腰酸、耳鸣等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
奥利司他胶囊
奥利司他胶囊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奥利司他胶囊具有长期的体重控制(减轻体重、维持体重和预防反弹)的疗效。服用奥利司他胶囊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肥胖相关的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并可减少脏器中的脂肪含量。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用于治疗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马来酸依那普利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叶酸可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