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
补充说明: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
a******W 2021-09-14 17: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可以考虑压力疗法、硅胶贴片、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局部注射、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压力疗法
通过使用弹性绷带、压力衣等压迫受损区域来管理和改善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此方法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及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纤维组织过度增长的风险。
2.硅胶贴片
将硅胶贴片粘附于受损皮肤上,通常每天至少8小时,持续数周至数月。硅胶贴片能够提供均匀压力并阻断紫外线,有利于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缓解上述病症。
3.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由专业医生操作,在受影响区域直接注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曲安西龙。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减轻发红、肿胀等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以防副作用发生。
4.曲安奈德局部注射
由医师在无菌条件下将曲安奈德药液精准注入疤痕组织内,一般每3~4周一次。曲安奈德为长效类固醇药物,可有效抑制免疫应答和纤维母细胞增殖,从而软化、平滑疤痕。
5.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
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执行,在受损部位定点给予一定量的5-氟尿嘧酯溶液。5-氟尿嘧啶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其机制是干扰DNA合成过程,使癌细胞死亡;对于某些类型的皮肤癌有效。
在接受任何治疗前务必咨询专业医师,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管理。除上述列出的方法外,还可以尝试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案,具体选择需依据个人情况而定。
2024-02-24 00:5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主治唇癌、舌癌、齿龈癌、鼻咽癌等关颈部鳞癌。
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
头颈部、食管、皮肤、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其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