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脉搏短绌常见于什么病人?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补充说明:脉搏短绌常见于什么病人?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a******W 2021-10-22 21: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脉搏短绌在临床上通常称为不齐或心跳过快,这种情况多见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不齐或心跳过快的机制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贫血
贫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这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等生理反应,进而引起脉搏短绌。对于贫血患者,可以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来纠正贫血状态,从而改善脉搏短绌的症状。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心率加快,出现脉搏短绌的现象。甲亢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进行治疗。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为了维持血液循环,心脏会代偿性地加快心跳,导致脉搏短绌。心力衰竭的治疗通常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管理,必要时可能需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4.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此时心脏射血量减少,为保持血压稳定,心脏会通过增加心跳次数来提高输出量,表现为脉搏短绌。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根治性治疗。
5.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影响血液流动和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引起脉搏短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涉及手术矫正,例如开胸直视下修补术。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节律,以便及时发现脉搏短绌的变化。推荐进行电解质分析、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估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心律失常对脉搏的影响。
2024-01-15 10:3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痨性贫血等。急慢性贫血:急性失血所致贫血、慢性贫血(如风湿病性贫血、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慢性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