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补充说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a******W 2021-10-23 18:5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凝血功能障碍 氨甲苯酸 纤维蛋白溶解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可以考虑抗凝治疗、纤溶抑制、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血小板输注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旨在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来防止血液凝固过多。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持续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抗凝治疗有助于控制DIC中异常激活的凝血过程,减少微血管栓塞的发生。对于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DIC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2.纤溶抑制
纤溶抑制通过使用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等药物来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多为口服或静脉滴注给药,疗程依据病情变化调整。DIC晚期常伴随继发性纤溶亢进,此时应用纤溶抑制剂可稳定纤维蛋白凝块,预防进一步出血。适用于存在严重出血倾向的DIC患者。
3.补充血小板
补充血小板可通过静脉注射血小板悬液的方式提高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剂量和频次取决于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及临床需要。DIC导致的消耗性低血压可能引起出血风险增加,补充血小板有助于提升凝血能力,减少出血事件发生。适合于存在明显出血倾向的DIC患者。
4.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涉及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产品以恢复缺失的凝血因子。按医嘱确定频率和剂量进行输注。针对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引起的DIC,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缓解出血症状。
5.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通过将健康供体的血小板分离出来后输给患者,以提高其循环中的血小板数量。根据患者需要和医生建议决定次数和剂量。当患者因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功能受损时,血小板输注可以帮助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适用于存在显著血小板减少且伴有出血倾向的DIC患者。
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管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能是诱发DIC的原因之一。
2024-01-02 19:2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继发性凝血因数和血小板的大量被消耗,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出血、溶血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
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阿司匹林肠溶片
抑制下述情况时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至的心脏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 ;动脉血管的手术后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搭桥术,PTCA) ;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有前驱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