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怎么诊断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1、病史

如果患者有输血史、不洁饮食史、感染史等,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2、症状体征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等黄疸症状。

3、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等情况。

4、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采用显微镜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辅助诊断溶血性贫血。通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碎片等现象。

5、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采用骨髓穿刺针刺入骨髓腔内,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是否存在异常增生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6、抗人球蛋白试验

如果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情况。

另外,如果患者确诊为上述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1-10-23 19: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