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下肢浮肿的中医治疗
补充说明:下肢浮肿的中医治疗
a******W 2021-10-24 19: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下肢浮肿可以考虑穴位针灸、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拔罐疗法等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若水肿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1.穴位针灸
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每次治疗30分钟。这些穴位具有健脾利水、益肾消肿的功效,能够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缓解下肢浮肿。
2.中药外敷
将适量的黄柏、薏苡仁等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制成糊状,均匀涂抹于患处并包裹纱布。此方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水肿。
3.穴位贴敷
选取足三里穴、血海穴等穴位,在医生指导下将特制药物贴于皮肤表面。通过经络传导作用,使药效直达病所,发挥祛湿利水的作用,从而减轻下肢浮肿的症状。
4.穴位埋线
将医用蛋白线植入至特定穴位内,以达到长期刺激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技术利用线体对组织产生的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来激发细胞活性,改善微循环状态,进而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下肢浮胀现象。
5.拔罐疗法
使用玻璃罐或者竹罐,在负压状态下吸附于人体背部腧穴上,留置5-10分钟后取下。上述操作旨在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加强腠理开泄,促进体内湿邪排出,从而辅助消除下肢浮肿。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以免加重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浮肿。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腌菜,因为过多摄入钠可能导致水分潴留。
2024-01-11 16:0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分为生理性浮肿和病理性浮肿。下肢浮肿临床常见,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 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
症状起因:下肢浮肿临床常见, 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 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 生理性水肿; 表现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胎胖了一圈,眼险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 表现二:有些饮食中习惯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 表现三: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串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表现四: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险、手背、脚踩甚至双下胶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宫能症症状。 表现五:服用某些药物后,胜、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科
黄柏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黄柏八味片(沙日毛都-8)
清热燥湿、凉血止血、固精,用于: 1.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 精浊(急慢性前列腺炎)、精癃(前列腺增生),尿血,淋证,癃闭,遗精; 2.附件炎,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月经过多,崩中漏下,小腹冷痛; 3.淋病,急慢性湿疹,皮炎,疱疹,以及各种疮疡肿毒等。
黄柏片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璧,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复方黄柏液涂剂
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