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怎么引起的

医生回答(1)

孔子登 南沙区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问

急性黄疸型肝炎可能是由病毒感染、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病毒感染
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细胞内繁殖,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坏死,进而引起黄疸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
2.药物毒性
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直接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和肝功能异常,从而导致黄疸型肝炎的发生。停用可疑药物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肝脏排毒治疗是必要的。
3.酒精性肝炎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及再生,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加重可出现黄疸现象。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关键措施,同时需配合营养支持和肝脏保护治疗。
4.脂肪性肝炎
由于长期存在脂肪代谢障碍,使得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引发的一种病理状态。当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起肝细胞坏死以及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等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减少热量摄入并控制体重。
5.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慢性肝病,以机体针对肝脏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应答为主要特征,可导致肝脏组织持续破坏,进而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免疫调节剂如甲泼尼龙、环孢素等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以便及时发现肝炎活动。此外,还可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以评估黄疸的程度。

2024-03-18 05: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查,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型的黄疸深浅主要决定于毛细胆管阻塞程度和肝细胞坏死和阻塞胆道通路的情况。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