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甾体类抗炎药副作用机制
补充说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副作用机制
2021-10-24 19:5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指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可以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从而达到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但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此外,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肝脏的损伤,也会引起患者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的药物反应。
另外,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期间,患者需要避免饮酒,以免酒精与药物成分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22-06-21 15:1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有解热镇痛作用。本药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口服(治疗量)后30~120分钟,血浆浓度达最高峰。90%药物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物结合,自尿中排出;仅2%~4%经肝内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代谢,成为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而与谷胱甘肽结合。后者消耗殆尽后,未结合的代谢物与肝细胞蛋白质结合,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成人一次口服7.5g即可产生肝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