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乳糖酶> 婴儿缺乳糖酶怎么引起

医生回答(1)

邹泉卿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婴儿缺乳糖酶可能是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耐受、小肠绒毛损伤、感染性腹泻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无法产生足够的乳糖酶,致使摄入的乳糖无法被分解和吸收。可采用无乳糖配方奶粉进行替代喂养,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等。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通常由肠道感染、损伤或其他疾病引起,导致暂时性的乳糖酶活性下降。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乳糖不耐受。可以使用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食物来缓解症状,例如酸奶、豆浆等。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无法完全消化奶类中的乳糖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乳制品的摄入量,或者选择添加了乳糖酶的产品,如含低聚半乳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4.小肠绒毛损伤
小肠绒毛损伤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小肠绒毛受损,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轻至中度的小肠绒毛损伤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蒙脱石散等非处方药进行治疗。
5.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可选用相应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则需遵医嘱使用,如诺氟沙星片、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
建议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新生儿血液葡萄糖检测、粪便常规检查等确定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2024-01-27 19: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感染性腹泻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