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治疗
补充说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治疗
a******W 2021-10-30 21:3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脾脏切除术、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等,根据医嘱调整剂量。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抗体介导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
2.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方式,在有经验的外科医师指导下完成。移除肿大的脾脏是为了减轻红细胞破坏,缓解贫血症状;对于存在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者尤为适用。
3.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
静脉内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通常为每周一次,连续4周。该产品能够迅速抑制自身产生针对血小板膜表面抗原的IgG类自身抗体,从而使血小板寿命延长。
4.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来自供者的浓缩血小板悬液。可暂时提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用于预防出血事件发生。
5.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物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阿伐曲泊帕等,按处方规定时间及剂量使用。上述药物能够模拟天然产生的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制,促进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成血小板前体细胞,进而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多。
在接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饮食方面宜选用高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的同时不会加重病情。
2024-01-21 22:0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