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血管瘤肿瘤> 肝内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怎么引起的

肝内血管瘤怎么引起的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肝内血管瘤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肝内血管瘤怎么引起的

a******W 2021-10-30 21:39

肝内血管瘤 发育 肝硬化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肝包虫病 肝脏 恶性肿瘤 血管 错构瘤 动静脉畸形 血管瘤 手术 结节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肝窦 机化 增高 动脉 血管增生 阿托伐他汀钙片 辛伐他汀片 囊肿 肉芽肿 甲苯咪唑片 阿苯达唑片 胆管癌 放疗 化疗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李帆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领域:掌握最新的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疗知识,善于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提问

肝内血管瘤的形成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肝硬化、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肝包虫病或肝脏恶性肿瘤等病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各异,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血管错构瘤、动静脉畸形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肝内血管结构紊乱,进而形成血管瘤。对于此类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2.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组织会发生纤维化和结节样改变,导致肝小叶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和扭曲,形成血管瘤。针对肝硬化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以及对症支持疗法,以减轻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后发生机化、再生,使肝窦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肝窦压力增高,侧支循环建立,其中就包括肝动脉-门静脉间的侧支循环。这种情况下,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促进肝内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瘤。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降脂药来稳定斑块,改善症状。
4.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于肝脏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囊肿破裂后,其内容物刺激局部组织,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肉芽肿形成,进而发展为血管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甲苯咪唑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5.肝脏恶性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中的某些类型,如胆管癌,可能伴随新生血管生成,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血管壁薄弱区,容易形成假乳头状突起,进而形成类似血管瘤样的结构。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建议定期复查超声检查监测肝内血管瘤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增强CT扫描或MRI以评估血管瘤的情况。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以减少肝脏负担。

2024-02-09 19: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肝内血管瘤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过去认为少见,但近年由于超声显像的普及,此病十分常见。过去因无症状,又无超声显像,故未发现。女性略多于男性,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外观呈紫红色,质软,可压陷,切除标本萎瘪,切端呈囊状或筛状空隙--海绵状,间见疤痕甚或钙化。镜下见大小不同血管腔,由扁平内皮细胞构成管壁表面,腔间隙由纤维组织构成,通常不伴肝硬化。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常为多个。

推荐医生更多

孙少川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靳凤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孙宝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侯百鸿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贾成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杨汉民 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