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胃慢性出血怎么治
补充说明:胃慢性出血怎么治
a******W 2021-10-30 21: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胃慢性出血可以考虑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激光止血、微波止血、血管介入栓塞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药物止血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非甾体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等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胃黏膜炎症反应,稳定黏膜屏障,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2.内镜下止血
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点后,在内镜直视下使用电凝器、夹子等工具进行止血。此方法可迅速找到并处理较小的出血源,避免大量出血导致贫血或其他并发症。
3.激光止血
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对准出血区域进行烧灼,直至止血。激光能够精确地破坏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而不会损伤周围健康组织;且其具有凝固作用,能快速形成凝块阻断血液流出。
4.微波止血
将微波能量聚焦于受损部位,通过产生高温效应实现止血目的。微波辐射能使水分蒸发加快,提高局部温度至凝固点以上从而引起蛋白质变性凝固;同时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5.血管介入栓塞
在X线监控下导引导管至出血处,使用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颗粒填塞堵塞出血血管。该技术适合难以定位或无法经口咽部到达之胃壁出血情形;通过机械压迫及化学刺激双重机制发挥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影响病情恢复。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病变。
2024-03-03 00:4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已处于充血、水肿、点状出血与糜烂状态。轻则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使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重则引起胃溃疡和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贫血、体质下降、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症状起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3)吸烟: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4)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