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宝宝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宝宝母乳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溶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未成熟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不能及时转化为胆汁排出体外,在体内积累形成胆红素值升高。轻至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2.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非溶血性黄疸、血清胆汁酸增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可表现为生后早期出现持续性黄疸,伴有瘙痒、呕吐等症状。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3.先天性溶血病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其寿命缩短而提前破坏增多,超过了骨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而发生溶血性的疾病。此时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如果是G6PD缺乏所致者,可以遵医嘱用、拉莫三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主要是因为淋巴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使血液中的IgM浓度明显增高,进而引起胆红素排泄障碍,造成胆红素潴留于血液中,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5.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或酶活性缺陷,使其易于被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同时可能伴随黄疸。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地中海贫血可通过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镰状细胞性贫血则可以通过降低镰状红细胞比例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羟基脲。
建议定期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应考虑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测试以及巨球蛋白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4-04-06 05: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