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胃不和> 什么是脾胃不和症

精选回答(1)

韩盛旺 主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治疗中风后偏瘫,延髓麻痹,肢体功能障碍,面瘫,二便障碍,肌肉萎缩,认知功能障碍,耳鸣耳聋,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神经系统疾病。

提问

脾胃不和症一般是指脾胃功能失调,脾胃功能失调是一种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溏等。

脾胃功能失调可能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思虑太多、年老体弱等原因引起的,会导致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失常,使脾胃不能正常运化食物,进而出现腹痛、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舌淡苔白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脾胃功能失调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

2022-07-15 15:09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针对您现在的问题,脾胃湿热 ,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不成形、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因此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脾胃湿热大概因饮食伤脾,脾虚则湿蕴。

2021-11-02 22:1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痞满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当出现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