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调节
补充说明: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调节
2021-11-13 21: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钠浓度,调节尿量。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脑垂体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钠和水的平衡。
抗利尿激素可以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钠和水的平衡,减少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抗利尿激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特别是对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水肿,可以减轻患者的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另外,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比如心力衰竭、肝硬化等,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出现尿量减少,可能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此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
患者在使用抗利尿激素时,需要注意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另外,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抗利尿激素,以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2-04-07 13:4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在我国以20~50岁的男性多见,青壮年的发病多与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及某些寄生虫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