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肠出血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肠出血是怎么回事
a******W 2021-11-13 21: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肠出血可能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癌、小肠血管畸形等疾病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黏膜坏死和脱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片、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等。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进而出现肠道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这些溃疡会导致肠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奥沙拉秦钠胶囊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肠道壁的全层炎症,包括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这种广泛的炎症可能导致微血管破裂和出血。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龙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4.大肠癌
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细胞恶变形成的肿瘤,当肿瘤侵犯到周围组织或者发生破溃时,就会引起肠出血的症状。针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对于无法手术者,也可考虑姑息疗法,如内镜下止血术、经肛门局部注射硬化剂等。
5.小肠血管畸形
小肠血管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血管未能正常退化而残留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当血管畸形破裂时会引起出血。患者可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的方式处理,比如经口置入胃镜到达病变位置后,使用特定器械对异常血管进行栓塞或射频消融。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以及结肠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有助于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
2024-02-27 23:1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