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可能包括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溶血病、巨球蛋白血症以及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黄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胆红素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类缺乏或功能不全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和排泄。可通过药物如益生菌、茵栀黄等促进胆红素排出。
2.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非溶血性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护肝药物进行治疗。
3.先天性溶血病
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贫血的情况,此时会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超过了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进而引起黄疸的发生。如果确诊为先天性溶血病,通常需要输血来进行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由于浆细胞恶性增殖,产生大量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导致血液中IgM水平显著增高,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环磷酰胺注射液、苯丁酸氮芥注射液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5.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提前破裂,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从而引起黄疸。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针对母乳性黄疸,建议密切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必要时,应考虑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以减轻黄疸症状。

2024-03-15 17: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