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不完全溶血现象?

精选回答(1)

潘琳莉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血液、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提问

不完全溶血现象是指溶血性贫血,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

1、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是指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其产物以及代谢产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各系统的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腰酸背痛、血红蛋白尿、黄疸等症状。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需要在急性期时,采取静脉输血的方式,补充红细胞,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手术治疗,比如脾切除术等。

2、慢性溶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在长期内逐渐地破坏、减少,其产物以及代谢产物逐渐进入血液循环,并造成机体的损伤。患者一般会出现贫血、黄疸、脾肿大等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比如醋酸片、片等。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骨髓移植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贫血以及骨髓衰竭的现象。

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2021-11-17 19: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