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原因?

精选回答(1)

王淑芬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儿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新生儿疾病等有成熟的经验。

提问

母乳性黄疸多考虑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新生儿溶血、胆汁淤积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治疗。

1、饮食不当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1~3个月内出现的黄疸,若母亲经常吃一些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南瓜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持续升高,诱发黄疸。建议母亲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结构,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菠菜、青菜、鸡蛋等,促进身体的好转。

2、新生儿溶血

如果母亲的血型为O型,新生儿的血型为A型、B型,可能会诱发新生儿溶血,导致体内的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的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能够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胆汁淤积

如果新生儿胆汁排泄障碍,可能会导致胆汁淤积,诱发黄疸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

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诊断。

2021-11-17 20: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李勇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