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神经性尿频> 为什么会得神经性尿频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神经性尿频可能由遗传易感性、心理因素、膀胱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易感性
神经性尿频可能有家族聚集倾向,表明个体携带某些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针对遗传易感性的治疗需要考虑使用药物进行调节,如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等。建议定期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风险。
2.心理因素
当患者受到精神刺激时,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状态持续存在,导致排尿中枢也处于持续兴奋状态,进而出现频繁排尿的情况。对于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性尿频,可以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3.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膀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放松,造成尿液不能顺利排出或者频繁存储的现象。可遵医嘱使用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药物,比如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发生。
4.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脑炎、脊髓损伤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影响膀胱对储尿和排尿的控制。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通常涉及物理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
5.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会影响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尿量增加,进而引起尿频的症状。此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和生活方式来进行管理,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螺内酯片、氢片等利尿剂进行处理。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减轻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详细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2024-03-14 21: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 症状起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