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抗病毒的危害
补充说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抗病毒的危害
a******W 2021-11-29 17: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持续受损、肝硬化、肝癌、门脉高压症和急性肝衰竭。
1.肝脏功能持续受损
肝脏作为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在遭受持续攻击时,其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损伤。长期存在炎症或纤维化过程会导致肝细胞逐渐坏死、消失,进而影响肝脏的功能,如胆汁分泌减少、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等。
2.肝硬化
当肝脏反复出现炎症活动时,会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以及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脾脏肿大、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3.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从而增加肝癌发生的概率。患肝癌后,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引起疼痛、黄疸等症状;晚期还可伴随全身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现象。
4.门脉高压症
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及再生,形成假小叶,使肝内血管循环受阻,进而引发门脉高压。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水、脾脏肿大、呕血等,严重者可能因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大量出血。
5.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通常由慢性肝病基础上的一过性诱因诱发,如劳累、饮酒、感染等,这些因素会加剧肝脏的损伤。此时肝脏无法正常解毒、代谢,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引起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进展。建议采取抗病毒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以降低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2024-03-15 20:3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在我国以20~50岁的男性多见,青壮年的发病多与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及某些寄生虫感染有关。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回生口服液
消癥化瘀,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
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等。呼吸系统疾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气肿、肺纤维化、慢性呼吸衰竭、小儿肺炎等。其它:眩晕症、慢生肾功衰竭、流行性出血热、慢性活动性肝炎、颈椎病、突发性耳聋、紫癜性肾炎。
盐酸胺碘酮片
临床适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和颤动、预激综合征等。 也可用于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他ˉ受体阻断剂无效的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也能奏效。另外,也用于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