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黄疸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新生儿黄疸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a******W 2022-01-01 21: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黄疸性肝炎可能是由母乳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肝炎病毒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胆道闭锁、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母乳喂养不耐受
由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无法充分分解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导致未结合胆红素被重吸收到血液中,进一步加重了胆红素水平升高。可通过调整母亲饮食结构、使用益生菌等方式缓解,如配方奶粉转换或添加特殊配方奶。
2.新生儿肝炎病毒感染
由特定病毒引起肝脏炎症和损伤,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清除。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例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需要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先天性代谢异常
遗传因素导致的代谢功能缺陷可能导致胆红素积聚,引发黄疸性肝炎。基因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可用于诊断并指导针对性治疗,如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
4.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阻碍胆汁流入小肠,造成胆汁淤积和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黄疸性肝炎的症状。手术治疗是解决胆道闭锁的主要方法,如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术。需评估患儿体质后决定是否可行手术。
5.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细胞恶性增殖引起血液中IgM浓度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化学合成的烷化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可以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如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化疗方案。
建议密切监测孩子的皮肤和眼白颜色变化,以早期发现黄疸迹象。必要时,可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测试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
2024-03-27 08:3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