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状
补充说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状
a******W 2022-01-08 16:2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乏力、发热、头痛、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处理这些症状。
1.乏力
化疗药物通过破坏快速增殖的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但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对抗病原体和清除异物,因此会出现乏力的症状。乏力感可能源于全身各处,但通常集中在下肢和肌肉。
2.发热
化疗期间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致热源刺激,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时,身体会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全身不适和发热的感觉。
3.头痛
当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会引发头痛。这可能是由于化疗药物损伤了脑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脑血流量增加所致。头痛通常位于头部的前额或两侧,有时可放射至枕部。
4.口腔溃疡
化疗药物会导致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进而发生炎症反应,形成溃疡。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颊粘膜等部位,疼痛且伴有口臭。
5.皮肤瘙痒
化疗药物可能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引起瘙痒。此外,某些化疗药物还可能直接刺激皮肤,导致过敏反应。皮肤瘙痒可以遍布全身,但也可能局限于特定区域,如腋窝或腹股沟。
针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建议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检查以及感染标志物检测。针对不同的情况,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骨髓移植或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进行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物品和场所,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2024-02-05 15:5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症状起因:(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临床上上述三类白细胞减少常混合存在,宜注意分析。
可能疾病: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登革热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药物性皮炎 门静脉高压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