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狂躁症> 狂躁症怎么形成的

狂躁症怎么形成的

发病时间:不清楚

狂躁症怎么形成的

补充说明:狂躁症怎么形成的

a******W 2022-01-12 14:55

狂躁症 神经 双相情感障碍 狂躁 精神病 肾上腺素 利培酮 大脑 神经元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碳酸锂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狂躁症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心理社会应激事件、脑结构异常以及人格特质有关。由于狂躁症的症状复杂多样,建议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
狂躁症可能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则子女患病概率高于一般人。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患者亲属中发病率较高。
2.神经生化异常
神经递质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控制受损,进而引起狂躁发作。例如,抗精神病药中的氯丙嗪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对D2、5-HT2A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有亲和力,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的功能而发挥其作用。因此,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进行治疗。
3.心理社会应激事件
当个体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触发大脑内的神经回路反应,导致情绪调节失衡。针对此类原因引起的狂躁症,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减少由于错误观念导致的情绪波动。
4.脑结构异常
某些脑部结构的异常,如额叶皮层功能减弱,可能导致情绪控制能力下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它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神经细胞,改变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方式和突触传递效率,从而影响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5.人格特质
某些人格特征,如冲动型人格,易使人对压力产生过度反应,增加患狂躁症的风险。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并调整不适应的人格特点,常用方法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等。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锂等心境稳定剂来改善病情。

2024-01-26 21: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临床上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4个类型。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