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是什么黄疸
补充说明: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是什么黄疸
a******W 2022-01-12 15:3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黄疸可能是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管炎、胆石症、胆道梗阻、胆汁分泌不足等疾病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时,由于肝脏细胞受损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造成胆汁在肝脏内淤积。这种情况下,胆红素不能及时被胆汁带出体外,从而引起黄疸。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物进行治疗。
2.胆管炎
胆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管炎症,会导致胆汁流动受阻,进而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吸收,出现黄疸的情况。患者可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改善不适症状。
3.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当结石堵塞胆管时,会引起胆汁流出不畅,继而导致胆汁回流至血液中,引起黄疸的发生。对于无症状的小胆石症,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若伴有疼痛等症状,则需行手术切除病变胆囊。
4.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指胆汁流通路径上的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此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导致其逆流入血,引发黄疸。针对胆道梗阻,医生可能会建议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来缓解症状并促进胆汁排出。
5.胆汁分泌不足
胆汁分泌不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饮食不当、慢性酒精中毒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胆囊功能减退,进而影响胆汁的合成和分泌,使胆汁量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是关键,可通过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AD胶丸等方式补充。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食用富含脂质的食物,如鱼肝油、鸡蛋黄等,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通过超声波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等评估病情状况。
2024-02-01 16:1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并随脂类一同吸收。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与脂蛋白及某些特殊的结合蛋白特异地结合而运输。脂溶性维生素A、D、E、K具有一定的生物功能,一旦缺乏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症状起因:引起维生素缺乏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前那种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症、坏血症、脚气病等已不多见。除了疾病的影响外,就目前的社会情况而言,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不是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多是由于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不足,简述如下:(一)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食物构成及膳食调配不合理或严重偏食使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或者对食物的储存、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造成维生素的大量破坏和丢失。淘米过度、煮稀饭加碱、面粉加工过细,可使维生素BI大量丢失破坏;油炸面食中的维生素也多被破坏;新鲜食物储存过久,维生素C可被破坏;蔬菜先切、后洗、再炒或加碱,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丢失。(二)维生素的吸收障碍多见于消化道疾病患者。如脂类消化吸收的障碍可严重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三)需要量增加机体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特别的增多,若不及时补充则引起维生素相对不足。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乳母、重体力劳动者或传染病患者。(四)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丛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其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6、叶酸、PP等;日光照射不足,则常可使皮肤内维生素D的生成不足,从而引起小儿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就诊科室:营养科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消炎利胆片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和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