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寄生虫科> 疟疾> 疟疾在血液上有什么变化

精选回答(1)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专注于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并发症的内科保守治疗及各种复杂肝病的诊治

提问

疟疾在血液上的主要变化包括红细胞破裂、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
1.红细胞破裂
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后,其会进入肝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并释放出裂殖子。这些裂殖子再次侵入红细胞并开始新的发育周期,导致大量红细胞死亡和破裂,从而引起发热等症状。
2.白细胞增多
由于机体对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产生免疫反应,刺激骨髓中的粒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中性粒细胞,以清除病原体,此时会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血小板减少
长期持续性的脾脏肿大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可能会使脾血管受到损伤而出现破裂的情况发生,进而引发出血的现象,表现为皮肤黏膜有瘀斑或鼻腔流血不止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4.凝血功能异常
疟疾患者的肝脏受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脾脏肿大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这可能导致皮下淤青、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不适。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物品来预防蚊虫叮咬,降低患病风险。

2024-11-01 18: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疟疾 (打摆子,瘴气)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