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脑减毒和灭活的区别
补充说明:乙脑减毒和灭活的区别
2023-08-28 22: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疫苗成分、接种年龄、免疫效果、接种程序、不良反应等方面。
1、疫苗成分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一种病毒性疫苗,主要成分是减毒的乙型脑炎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活疫苗,主要成分是灭活的乙型脑炎病毒。
2、接种年龄
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年龄在6个月龄-8岁。而灭活疫苗的接种年龄在2岁-6岁。
3、免疫效果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而灭活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4、接种程序
乙脑减毒活疫苗一般在婴幼儿满8个月时接种第1针,第2针在满2岁时接种,第3针在满6岁时接种。而灭活疫苗一般在儿童满18个月时接种。
5、不良反应
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一般在1-3天内会自行缓解,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且接种后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吃鸡蛋、鱼肉、苹果、葡萄等富有营养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要注意休息,保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2023-08-29 20:2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转移因子注射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多巴丝肼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但不包括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