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怎样治

精选回答(1)

王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擅长:本是从事血液良恶性疾病诊治十年余,尤其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瘤方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方面经验丰富。

提问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通过肝素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小板输注等措施进行治疗。
1.肝素抗凝治疗
肝素抗凝治疗通常通过静脉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从而抑制因子Xa和凝血酶的活性,减少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达到预防和控制DIC的目的。适用于存在高凝状态且无出血风险的患者,如感染性休克导致的DIC。
2.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可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药物进行静脉滴注。这些药物能够激活人体内的纤溶系统,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恢复血液流动。对于急性期DIC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有效。适用于DIC早期或急性期,尤其是伴发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
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将健康供者的血小板输入到患者的体内,以补充其数量不足的情况。当患者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发生出血倾向,而输注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的风险。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血小板严重减少,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凝血指标和器官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支持,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改善预后。

2024-09-02 10: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管内凝血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本病又称: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消耗性凝血病或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 症状起因:1.细菌感染败血症。 2.恶性肿瘤 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白血病等。 3.产科意外 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流产、妊娠高血压症、死胎滞留、子宫破裂、剖腹产等。 4.其他 (1)严重的头部损伤。 (2)毒蛇咬伤。 (3)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等。 (4)肝病如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及其他有严重肝功能损害。 (5)体温升高、酸中毒、休克、缺氧、溶血性疾病或溶血反应。

  • 可能疾病: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恶性高血压 羊水栓塞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适用药品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华法林钠片

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心肌梗塞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